2014年10月2日 星期四

與腦部腫瘤相關的精神症狀(Psychiatric Symptoms relevant to Brain Tumors)

作者:台北榮總新竹分院神經內科  羅揚清醫師

五十多歲的楊媽媽到診間,心情低落地抱怨農事過於繁忙,全身痠痛,讓她不能享受退休後的悠閒,一下子突然指責丈夫不能體諒自己,聲淚俱下,情緒非常激動,話鋒一轉,談到自己最近頻頻發作的頭痛和頭暈,困擾不堪,連上廁所後沖馬桶都不太順,以往慣性的伸手往後就能壓到板手,現在常常會「撲空」,讓她覺得萬事不順,「手氣」很背。

隨後的腦部電腦斷層檢查,意外看見楊媽媽的左腦內藏著一個四至五公分大的腫瘤,此一發現讓楊媽媽、丈夫和醫師都為之愕然!原本偏向焦慮症的表現,如今回顧,可能與腦部腫瘤有極大的相關性。究竟,腦部腫瘤會表現怎樣的精神症狀呢?

2010年Seddighi等人對89個腦瘤病人進行了分析研究,發現最常見的精神症狀為焦慮、憂鬱和強迫症,女性患者的比例(25-29%)又是男性患者(14%)的兩倍之多[1]。線上教科書Psyplexus也寫明,心智狀態的改變,在罹患天幕上(supratentorial)腫瘤的個案中比較容易觀察到,其中又以額葉和顳葉的腦部腫瘤最為常見,前者多以憂鬱(depression)表現,而後者多以精神病(psychosis)表現;額葉腦瘤若在左側,多有運動不能(akinesia)和憂鬱症狀,若在右側,則可能表現出「欣快感(euphoria)」的症狀[2]。也有研究反過來操作,去看有什麼指標可以預測腦瘤病人發生符合DSM-IV的憂鬱症狀,結果發現預測指標為位於額葉的腦瘤、悲傷和失去動機的感受、以及家族中有精神病史[3],再一次驗證了腦瘤的位置,直接導致精神症狀出現的種類與風險增加。

教科書 Kaplan & Sadock's Concise Textbook of Clinical Psychiatry則認為腦瘤可能造成任何一種精神症狀,完整的神經學檢查才是正途,包括認知、語言、記憶力、感知(perception)和醒覺功能,都需仔細檢測[4]。實務上,對任何醫師而言,面對一個充滿焦慮、躁狂或憂傷情緒的患者,要能夠仔細、完整地進行神經學檢查,都是非常不容易的一件事,即使懷疑神經科疾病導致這樣的精神症狀,大部份醫師也會先懷疑阿茲海默病、帕金森氏症、血管性失智症和腦炎,很少先把腦瘤列入優先排除清單[5]。兼之,腦瘤的多樣性,常有諸多特別的個案報告,舉2006年的一篇個案報告為例,一位罹有創傷後症候群和邊緣性人格的29歲女性,服藥治療了四年,開始有憂鬱症狀和記憶力下降的問題,但卻沒有任何其他的神經學症狀,腦部影像則照出了藏在左側視丘的腫瘤病灶,經切片證實為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,方才開始針對這個病灶進行治療[6]。

由眾多文獻可知,面對一個以精神症狀為主的患者,在實務上,確實很難做到100%排除腦瘤的可能性,那麼,臨床醫師們該怎麼處理這樣的情況呢?

這裡筆者引一篇2009年文章建議做結:「超過50歲的病人,若發生新的精神症狀,就應該安排腦部影像檢查,如果有抽菸的話,更應該思考小細胞肺癌(small-cell lung cancer, SCLC)的可能性」[7] 拜現今影像醫學進步之賜,腦部電腦斷層掃瞄已經是非常常見的檢查項目,安排它的適應症就如同氣管內管插管:「你覺得需要做,就去做吧!」

至於會不會被健保署核刪給付?筆者建議,好好地寫病歷,若真的懷疑病人可能有腦部病灶,還是得幫病人安排此項檢查,凡事豈能盡如人意?但求無愧於心吧!

參考資料:
1. http://journals.sbmu.ac.ir/cp/article/download/2998/2681
2. http://www.psyplexus.com/neuropsychiatry/cerebral_tumors.htm
3. http://neurooncology.ucla.edu/pub/1153.pdf
4. http://books.google.com.tw/books?isbn=0781787467
5. http://ajp.psychiatryonline.org/article.aspx?articleID=142227
6. http://www.ncbi.nlm.nih.gov/pubmed/16400253
7. http://www.medscape.com/viewarticle/70545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