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刊於健康新竹縣電子報-2013/06期<杏林春暖>專欄
剛邁入不惑之年的小珮晚餐後突然覺得看東西怪怪的,明明看見物品就在那兒,但卻無法用手拿取,她發現自己握不到門把,也拿不到桌上的鑰匙。家中的掛畫好像也不太一樣,她看到畫中的某種動物的眼睛、鱗片,但卻看不出這是什麼動物。剛從超商下班的兒子回家後,趕緊帶她去醫院的急診室求診,究竟這是什麼問題呢?
小珮的諸多症狀是相當典型的巴林氏症候群(Bálint syndrome),這個症候群在西元1909年首次為奧匈帝國神經科醫師Rezső Bálint所發現。巴林氏症候群(Bálint syndrome)的臨床症狀為視覺共濟失調症(optic ataxia)、移視失用症(gaze apraxia/ocular
apraxia/oculomotor apraxia)及同時刺激失認症(simultagnosia)[1, 2],這些症狀聽來拗口但卻十分有特色。視覺共濟失調症意指患者可看見物品所在位置,但卻無法準確拿取物品;若患者無法隨意控制其注視目標或方向,則為移視失用症;患者看到車燈、車窗、輪胎卻無法說出他看到一台車,這種只見細部不見全局之「見樹不見林」的現象,即為視覺上的同時刺激失認症(simultagnosia)。
醫師在檢查病人時,應先確認病人的意識狀態、視覺及視野正常無損,才能接著評估表現症狀是否符合巴林氏症候群。美國國衛院腦中風評估表(NIHSS)的附圖(http://www.dundee.ac.uk/medther/Stroke/Scales/NIHSSCookie.html)可以幫助醫師檢查患者是否有視覺上的同時刺激失認症;另外,醫師也可以利用簡單物品(如原子筆)來測試患者是否有視覺共濟失調症和移視失用症。
巴林氏症候群導因於雙側後頂葉或雙側頂─枕葉(parieto-occipital)區域病灶造成空間組織(spatial organization)或知覺時序組織(temporal organization
of perception)的功能缺損[3,
4],常見的病因如多發性腦中風、顱內腫瘤、腦傷(brain injury)、中樞神經系統感染併發症、阿茲海默症、後腦皮質委縮(posterior cortical
atrophy)等其他神經退化性疾病[5,
6],其他罕見的病因尚包括狂牛症[7]、藥物(nitroglycerin)不良反應[8]、心肺復甦術後缺氧性腦病變[9]、非抽蓄性癲癇重積症[10]、可逆性後腦病變症候群(PRES)[11]、可逆性腦部血管收縮症候群(RCVS)[12]等等。由上可知腦部電腦斷層(brain CT)或核磁造影(MRI)應為相當重要的初步檢查首選,而治療方式也隨著不同的病因而有不同。
急診室的腦部核磁造影顯示,小珮的雙側後頂葉有不等程度的缺血性中風,隨即小珮就被送入中風加護病房進行後續治療與檢查。住院時,小珮接受二十四小時心律監測機的檢查,才發現原來自己有陣發性心房震顫,極為可能是造成此次中風的原因。在積極的藥物治療及復健訓練後,小珮已經恢復很多而順利出院回家,並重新看見客廳牆上掛畫中那條美麗的紅龍!
參考資料: